查看原文
其他

统编教材三年级习作《我来编童话》教学设计

余晓玮 祖庆说 2024-01-09



余晓玮,浙江省建德市洋安中心学校校长,高级教师,浙江省教坛新秀。先后主持完成10余项省市级课题,研究成果(论文)获杭州市一等奖多项,10余篇教学文章(课例)发表。获杭州市微课制作一等奖、浙江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大赛一等奖。



《我来编童话》教学设计


文/余晓玮


【确定教学内容】

⊙教学目标:

 

1. 了解童话故事构成的基本要素,能从角色、时间、地点三方面构思童话故事。

 

2. 迁移运用本单元童话故事情节结构图,学习运用“双线并行”设计“反复型”童话故事情节。

 

3.通过例文引路,发现并运用“对话”推动故事发展、丰富人物形象。

 

⊙教学内容:

1. 发现习作中提供的9个词语分别是角色、时间、地点,即童话故事构成的基本要素;从提供的词语中进行选择或添加,确定童话故事中的角色、时间、地点。

 

2. 梳理单元课文童话故事情节结构图,迁移运用设计童话故事情节。

 

3. 梳理本单元4篇童话故事,发现语言表达特色,学习运用“对话”润色故事表达。

 

4. 自改、互评习作,交流分享创编的童话故事。


【选择教学策略】

1. 例文引路。

 

本单元4篇课文皆为童话故事,不论是故事情节设计还是语言表达特色,都是学生学习创编童话故事的极好例文。教学中,引导学生梳理发现4篇童话的情节结构,并迁移运用于童话故事的创编中,能有效降低习作的难度。《去年的树》《在牛肚子里旅行》皆以“对话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,以此为例文,恰恰给了学生语言表达的鲜活范例,破解习作难点。

 

2. 思维导图。

 

本次习作思维导图运用有二:一是梳理并呈现本单元几篇童话故事的情节设计上的“双线并行”,便于学生一目了然童话故事的结构;二是通过填写思维导图架构自己创编的童话故事的情节结构。

 

3.分步推进。

 

童话故事的创编分三步逐层推进:一是通过选择或添加词语,确定角色、时间、地点,初步构思童话故事;二是通过梳理单元课文情节结构图、填写创编童话情节结构图,进一步清晰创编童话的情节结构;三是通过例文研读,发现并运用“对话”,润色童话故事。


【设计教学过程】

第一课时


教学目标:


1. 了解童话故事构成的基本要素,能从角色、时间、地点三方面构思童话故事。

 

2.迁移运用本单元童话故事情节结构图,设计“反复型”童话故事,并尝试运用“双线并行”丰富故事情节。

 

3.在情节设计和故事创编中初步体验童话创编的快乐。

 

教学重难点:

 

学习运用“双线并行”设计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情节。

 

教学过程:

 


一、选择词语,构思童话故事

 

1.回顾单元主题,进入童话创编情境。

 

(1)导入:同学们,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徜徉在童话王国里,我们见证了树和鸟儿那一段深厚真诚的友情,感受了一粒种子的无尽欲望,跟随一只叫红头的蟋蟀在牛肚子里进行了一场惊险刺激的旅行,还认识了一位大公无私、令人敬重的蚂蚁队长。

 

(2)揭题:童话,给了我们神奇的力量;童话,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。这节课,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,当一回小作家,编一编童话。(板书:我来编童话)

 

2.出示三组词语,发现故事构成要素。

 

(1)出示三组词语,读一读。

 

国王       黄昏       厨房

啄木鸟     冬天       森林超市

玫瑰花     星期天     小河边

 

(2)读着读着,你有什么发现?

 

预设一:第一列全是人物,第二列表示时间,第三列表明地点。

 

预设二:每一行都是由人物、时间、地点组成的。

 

(3)小结:每个童话故事都少不了角色、时间、地点,这是构成童话故事的基本要素。

 

3.选择添加词语,初步构思童话故事。

 

(1)看到上面这些词语,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?

 

(2)你的童话故事里有哪些角色?可以从提供的词语中任选一个或几个。如果有需要,也可以添加你喜欢的其他角色,如小公主、月亮。

 

(3)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?是在哪里发生的?

 

(4)填写童话故事框架表,想一想会发生什么故事呢?用一句或几句话简述童话故事内容。

 

角  色

时  间

地  点

事件





[设计意图]由本单元童话故事主题引入,创设童话故事创编情境。充分利用习作提示中的三组词语,一是引导学生发现童话故事由角色、时间、地点、事件四要素构成;二是通过选择添加词语初步构思童话故事,并简单地描述故事画面与内容。这样的分步过程性指导,既引导发现了童话故事的创编秘妙,又降低了创编难度。



二、运用导图,设计故事情节

 

1.这样的童话故事你喜欢听吗?怎样让我们的童话故事情节丰富起来?我们一起回顾下本单元的几篇课文,梳理童话故事的情节设计图。


《那一定会很好》


2.你有什么发现?

 

引导发现:

 

《去年的树》以“友情”“信守诺言”为主题;《那一定会很好》是一个蕴含人生哲理的故事;《在牛肚子里旅行》讲了一个“朋友互助”的历险故事;《一块奶酪》则是一个“诱惑型”的故事。

 

《去年的树》《那一定会很好》《在牛肚子里旅行》:写法相同,结构相近的情节出现3~4次,属于典型的“反复结构”童话故事。

 

故事往往设置两个主要角色,设计“双线并行”的故事情节。

 

3.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类型,补充故事角色,设计“双线并行”的“反复结构”童话故事情节图。

 

4.交流展示。

 

[设计意图]创编丰富的童话故事情节是本次习作的一大难点。这一板块主要发挥课文的例文作用,通过梳理情节结构图,发现4篇童话故事的“反复结构”,且设置两个主要角色,采用“双线并行”的写法,并迁移运用到童话故事创编中。



三、展开想象,自由创编童话

 

根据自己设计的情节图,展开想象创编童话故事。

 

出示习作要求:

 


[设计意图]搭建好习作支架后,给予学生充分的习作时间,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创编童话。习作要求的出示,在于引导学生迁移并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故事情节设计的方法,重在一课一得。


第二课时

 

教学目标:

 

1.通过例文引路,发现并运用对话推动故事发展、丰富人物形象。

 

2.修改自己和同学的习作,分享童话故事创作的快乐。

 

教学重难点:

 

发现并运用对话推动故事发展、丰富人物形象。

 

教学过程:

 


一、交流讲评,发现表达问题

 

1.交流讲评,依据习作要求给初稿打“★”, 分享采用“双线并行”的反复结构创编的童话故事初稿。

 

2.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2篇,发现语言表达不生动的问题。

 

[设计意图]课始的交流讲评基于学生素写的基础,一是肯定学生用上节课所学的方法创编故事情节,二是发现语言表达不生动的典型问题,引发修改润笔的需求。

 


二、例文引路,运用“对话”润色

 

1.出示课文《去年的树》《在牛肚子里旅行》,通过朗读、隐去“对话”部分等方式发现语言表达秘妙:运用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、丰富人物形象。

 

2.用上“对话”,修改自己的作文初稿。

 

[设计意图]再次发挥课文的例文作用,通过品读发现“采用对话推动故事发展”的语言表达秘妙,并现学现用,修改习作时重点运用“对话”润色故事、丰富人物形象。

 


三、二度交流,分享创作快乐

 

1.交流讲评修改稿,重点关注修改的“对话”部分,欣赏精彩童话故事。

 

2.汇编童话故事集,装订、取名、展示。

 

[设计意图]本课时重点关注的是童话故事的语言表达。语言如何生动?“对话”润色是一秘妙。因此,这一板块是继发现“对话”、运用“对话”后的欣赏“对话”。童话故事集的汇编则是充分体现了习作的读者意识和交际功能。


阅读链接:

1. 唐 睿:汤汤童话《美人树》分享课实录

2.统编教材三下作文单元《这样想象真奇妙》怎么上?三位特级教师邀你一起探讨

3.张祖庆:我有一个想法(统编教材第五册七单元习作教学实录)

  


   编辑:小北



免费领取写字课


让孩子练练字


书法家龚金福亲自授课


点击下方图片☟☟☟即可获取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